第1006页

从开工再到服役一艘四万吨级的超级战列舰,现在大恒帝国只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并且可以同时开工十多艘,相当于年产能七八艘左右。

如果是一两万吨的重型巡洋舰、航母之类次要战舰,一年多就能建成,哪怕是算上海试的时间,那么顶多两年时间就能服役,而实际上还用不着两年,这一类的战舰如果有需要的话,并且是在不影响主力舰的建造下,大恒帝国完全能够同时开工三十多艘,算下来平均年产能达到二十艘左右。

而万吨以下的轻型战舰,这些生产起来就更多了。

大恒帝国里大把造船厂可以承建那些一两千吨的驱逐舰,三四千吨的小型巡洋舰驱逐舰领舰。

哪怕是七八千吨的轻型巡洋舰,大恒帝国里也很多中型造船厂可以建造。

安多利亚海战后,大恒帝国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建成并服役了六十多艘各类驱逐舰。

而且这还不是大恒帝国在建造驱逐舰这种小型军舰上的极端产能。

实际上大恒帝国海军本来就有大量的轻型战舰,驱逐舰这种东西之前就有好几百艘呢,而且这几百艘说的还是航速超过三十节的驱逐舰,而不是说早期那种航速只有二十多节的旧式驱逐舰。

此外得说明的一点就是,大恒帝国海军的驱逐舰,普遍要比其他国家的驱逐舰要更大一些,同样的,单舰性能以及成本上都要比其他国家的驱逐舰要更强悍一些。

多年前,当其他国家都还在玩几百吨的小型驱逐舰的时候,大恒帝国海军就开始玩千吨级别的驱逐舰了。

后来各国海军发现几百吨的小家伙没啥卵用,所以普遍也拉升了各自驱逐舰的吨位,开始进入千吨驱逐舰的时代,这些千吨级别的驱逐舰,也是目前各国海军的主力驱逐舰。

但是大恒帝国在世界大战刚爆发的时候,新型的驱逐舰普遍就已经升级了吨位,开始大规模生产一千五百吨级别的驱逐舰,而现在大恒帝国大规模建造的通用型驱逐舰,也就是去年开始建造的蓝湖城驱逐舰,其标准排水量基本都达到了一千八百吨以上,满载排水量都超过两千吨了。

这种蓝湖城级驱逐舰既然挂着通用这两个字,自然就是多面手。

该级舰航速能够达到三十五节,搭载了中轴线布置,一共十二管的鱼雷发射器,能够有效发起雷击作战,还搭载了深水炸弹发射器用于反潜作战。

而它的舰炮火力也不差,安装了六门单装一百二十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此外还安装了不少的七十五毫米、四十毫米、二十毫米火炮用于防空作战。

雷击、反潜、防空,这是大恒帝国结合新时代全新设计的新一代驱逐舰,虽然说吨位大了点,价格也贵了点,但是综合作战效能要比以往的驱逐舰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