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归心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2305 字 3个月前

汤和率军攻掠甘肃时,遥远的中原地区,无论是京畿之地还是各个行省,热议的话题都是正式发行开来的洪武二年第一期《大明月刊。

无论是‘青霉素’相关,还是‘收复川蜀’,又或者那‘明州冬捕’的喜人收获,一时间,全都成为朝野内外街头巷议的对象,再加上那详细的第一个‘三年计划’,或者‘水泥’的研制成功,甚至是关于‘春联’的探讨,让这天下百姓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一种这大明似乎比那大元要好太多的感觉。

当然还有新一期插入的‘广告’。

虽然不乏异议,但主流倾向还是对一系列的‘广告’内容产生了好奇,乃至实质性的消费倾向。

就说‘上善居’,在新一期《大明月刊发行的几天里,本就因为年节热闹许多的门店,客流量再次增加一倍不止,有直接购物的,有希望合作的,还有尝试预定那新一年度价值1888两白银的‘庄子’系列主题钢笔的。

上善居为《大明月刊的两页广告支付了4000两白银,但,按照陆倧随后的汇报,只是一天半时间,这比开支就已经全部赚了回来。

预计这个热闹的正月,上善居的流水要比去年开张第一个月还高。

至于其他……

统一广告的十二家海商,其实在去年时,因为朱塬狂收200万两白银牌照费用的事情,就已经备受关注。

这一次,由于广告的目标非常明确,‘寻求四方合作’,于是,在杂志发行短短几天里,十二家海商在京师的管事人物就成了香饽饽。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

朝廷都把海商广告登在了《大明月刊上,那么,对于海贸,今后的态度也可以想象,肯定是大加鼓励的。

再说海贸之利,即使没有亲身参与,只是一鳞半爪的各种道听途闻,也足够让人向往。若是能分一杯羹,怎能不做?

不过,其中也有广告引发了争议。

不是广告本身的争议,而是打广告的物品,饶州谭家的‘红釉’。

这一页广告登出,很快有各地的瓷器商人跳出来,纷纷表示,谭家的红釉并非独一份儿啊,如何能夸的那么神乎其神,红釉只是难以烧制,可并不是说其他各家烧不出。

再者……除了红釉,还有那蓝釉、紫釉等等,其中不乏比红釉更加珍贵的。

总之,你《大明月刊只夸红釉,这可不行。

下一期,大家也要买广告,宣传自家独特的烧造技艺,于是,这一期《大明月刊才发行短短几天,只是各路瓷器商人,为了广告版面的事情,就差点又要踏破金陵大学校园内的《大明月刊编辑部和从主编宋廉到部门小吏的各家门槛。

还不惜再次炒高价格。

那海商肯出一万两一页,咱瓷商也不小器,出两万,也是一页!

然而,话是放出去了,这次却没有如同上月海商们那样的反馈,一些当然还带有别样心思的瓷商们得到的结果,只是按照流程提交投放广告申请,价格也依旧只是2000两一页,不多不少。

新年要有新气象。

老朱也一直关注着洪武二年第一期《大明月刊的反馈,对于民间的热烈讨论,皇帝陛下有过了解,却也只看到一个表面的热闹,于是再次询问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

要不,再来一个那什么的‘问卷调查’?

朱塬没有再做,倒是给了自家祖上一些分析,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

归心!

然后,老朱就无所谓了。

归心就好。

这番热烈讨论,在正月十一开始放灯时还在持续,直到正月十三,才忽然有了转折。

因为,另外一条消息传回。

白海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