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三四五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1634 字 3个月前

后湖医药大学门前的街道上,义诊的第二天,恰好又是小年,这边热闹的如同庙会。

罩着浅蓝披风兜帽的伍三娘一左一右紧紧牵着两个孩子穿梭在人群中,旁边守着当初还在明州时与采桑一起回家探亲的夏婆子,身后还护着一个面庞黝黑的汉子,是伍三娘的大哥,伍大用。

分别只有7岁和5岁的两个小家伙贪玩,看到什么都好奇,看到什么都想买,平日里两贯的月钱根本就不花的伍三娘此时一点都不犹豫,转眼都是满手的糖人哨子拨浪鼓之类,还不得不让夏婆子和伍大用帮忙拿着。

如此走了一段时间,靠近医药大学门口,人流越发密集,自家也没有去参与义诊的念头,实在担心两个孩子会被挤到的伍三娘便强行拉着儿女往回走,小的一个不情愿,因此还哭了起来,伍大用便上前,强行把小外甥抱起来往回走。

说来也不算了外甥。

那次……阴差阳错之后,两个小家伙归了这边,伍家干脆也给改了‘伍’姓,母亲赵氏还说,将来……自家大女儿也能有两个依靠。

热闹的街市上,短暂的孩童哭声,也没能溅起什么浪花。

伍三娘一边少了一个小家伙,夏婆子便靠了过来,听着周围人难免对这次义诊以及皇帝陛下赏赐药钱的纷纷赞颂,也跟着唠叨几句:“这些人不知道哩,咱家大人可也捐了不少。再者,若无咱家大人提议建这医药大学,那里能有今天。老婆子就不忿了,倒是没听到个夸奖咱家大人的。”

伍三娘拉着女儿,另一只手里还握着儿子的拨浪鼓,想起某个小男人,她骨子里是个本分的,兜帽下的脸庞微微发热,却忍不住小声道:“妈妈,我……听到了呢。”

夏婆子没反应过来:“三娘,听到甚么?”

“听到有人……夸了咱家大人的。”

刚刚,确实听到了,是两个书生模样的,说那甚么‘青霉素’,说论功劳该是平章大人第一,却只赏了另外两人。当时伍三娘还忍不住停步多听了几句。这……虽说其中诸多细节,她是听不懂的,但……抱不平,或也算是夸奖了。

夏婆子笑起来:“呵,这倒是有眼色。”

这么说着,走了好长一段,才终于来到人流外围,这边停了一辆骡车,夏婆子和伍三娘先把两个孩子哄进去,自己上了车,伍大用和平章宅第派来的车夫一起坐在车辕上,架着骡车绕正在施工的国立大学校区往红山西北方向行去。

因为大量人口聚集和多地的施工,这边的道路已是被铺设了起来,虽说是土路,用石磙碾过,倒是连雨天都不怕。如此在年关里满是行人的道路上走了不到一刻钟,骡车就来到位于幕府山南麓的一片社区。

社区,这是大家在明州时就开始习惯的一个词。

这片社区,不同于更东北边一些的大都匠人社区,主要是早前从山东而来的乔家、黎家等几姓在住,再说明白些,都是某个少年平章名下的附户,当然,虽说依附,却也不是仆婢,如同城南同样依附的佃户一样,理论上,都是有户籍的自由身。

因为朱塬的发话,从明州迁来采桑和钗儿两家人,没有去和之前同样从明州赶来的其他仆户住在一起,而是在这边落了脚。

两家人当下也都有了非常不错的营生。

骡车来到社区东边一座占地有一亩的院落,这就是伍氏一家的新宅,今天同样又回来探亲的钗儿一家就在隔壁。

占地一亩的宅子比明州那边社区里占地二分的小院大了许多,不过,却是一家人……采桑的父母、大哥一家、二哥一家和九岁的小弟……住在一起。

不过,依旧宽敞。

骡车刚进门,另外几个孩子就叽叽喳喳地围了上来。

伍三娘和夏婆子下了车,把之前在街上买来的物事分给大哥二哥家的几个小孩,一儿一女也交给家人照顾,自己便摘了刚刚的兜帽披风,与谷婆子则走向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