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秦桑点点头,说道:“多谢了。”

郦望平笑了一笑,似乎有点惆怅,过了片刻,才说道:“这是你第一次为了他,向我道谢。”

秦桑慢慢地道:“他明明知道你是谁,却没有杀你。”

郦望平说道:“所以我会去替你打听,请你放心,我们的人在西北也有关系,一定可以打听得出来。”

秦桑问:“那么你现在要去哪里呢?”

郦望平道:“战火已燃,自然是去最险要的地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次我因为私人的关系,没有尽到责任,所以现在要去尽责了。”

秦桑亦不再追问他要往哪里去,只是说道:“那么,请珍重。”

郦望平则鞠了一躬,说道:“易夫人,请珍重。”他凝视秦桑片刻,转身大踏步而去。

秦桑连日舟车劳顿,却也是累极了。家里下人见她回来,亦觉得安下心来。韩妈服侍她洗澡换衣,又帮她取了电吹风来吹干了头发,说道:“少奶奶,你歇一歇吧,我瞧你的脸色真是倦极了。”

秦桑确实累得连话都不愿意说了,“嗯”了一声,便伏在c黄上沉沉睡去。韩妈替她盖上了被子,又放下窗帘,才轻手轻脚地走出屋子去。

秦桑这-场好睡,却是无梦,-直睡足了十余个钟头才苏醒讨来。醒来只见窗子上淡白色的光,外头好像并不十分明亮的样子,心想自己难道一直睡到了天黑?推开了窗子一看,四下夜色深沉,天上却是一轮皓月,那窗上淡白色的光,却是如水般的月色。

月色映在搂心,却是清清冷冷。她抱着自己的胳膊,不由得觉得有几分寒意。昌邺原本比符远暖和,比起镇寒关中,更是两番节气了,春天时分,昌邺城中也只是夜里微寒而已。她听到楼下糙丛之中,已经有虫声窃窃,原来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她多加了一件披肩,看到桌子上放着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她回来也没带什么行李,只是这个手提袋,却是一直不曾离身的。虽然在镇寒关里易连慎派人搜过一次,但她并无携带武器,所以这手提袋倒也仍旧还给了她。她打开手袋,里面沉甸甸还有两根金条,她就将金条拿出来放在一旁。另外却是二少奶奶那只蝴蝶匣子,她把匣子拿出来,浴着月色,那上头镂着的蝴蝶栩栩如生,直如展翼欲飞了去。

暗盒她打开过一次,此时再开更加容易,将暗匙搁好了便弹开来,里头是一张房契,地址正是闵红玉那里。她临走时曾欲将这张房契赠予闵红玉,可是她坚辞不取。所谓风尘中的异女子,阌红玉大抵也算一个。她还记得当时闵红玉笑了笑,说道:“少奶奶,我这套房子不过是座金笼子,笼子里的鸟儿,有没有房契,可并没有半分要紧。”

当时自己说了什么话呢?总不过是无言以对罢了。对着这样通透的女子,何用再多说半句?

她把房契移开,下面就是那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手绢了。

二少奶奶的那封短笺,她只看了一遍,可是字字句句,何尝不在心里翻来覆去,想过千遍万遍。

“三哥,手绢没有了,你大发雷霆,连你ru母张妈你都驱到乡下去了。我那时候就下定决心,绝不将这条手绢还给你。我确实是个贼,我偷去你视作最为要紧最为宝贵的东西,可怜的是,我却偷不去你的心。”

手绢是西洋的样式,那时候还是顶时髦顶俏皮的东西,母亲托人从外国带回来,她也只得这一条。

她拿着手绢,隔了这么多年,花纹织路还是这样清晰,崭然如新。

她仿佛看到七八岁的自己,因为正出疹子发烧,所以被母亲拖到外国诊所去打针。每日都要去的,每次去,总遇上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是头上受了伤,所以每天要去诊所里打消炎针。

男孩子显然出身大家,每次除了ru母,还有两个老妈子跟着。可是大家的小少爷,脾气自然是执拗的,打针的时候总是抿着嘴,一声也不吭。几个人都按他不住,每次挣扎着折腾那ru母一身大汗,只告饶:“我的三少爷,打完针就不疼乐!我的小祖宗!您别犟……”

其实她知道他并不是怕疼,也不是犯犟,因为有一次她正好刚刚扎完针,他正巧瞪着大眼睛看着她。她的母亲拍着她的背心正哄她:“乖囡不哭。”那时候他就将脸一背,她不过七八岁,不知为何就明白过来,他是没有母亲的,所以才会这样看着她们母女。

或许是因为怜惜,或许是因为一颗柔软的童心,所以那天他打针的时候,一胳膊撞在椅背上,把肘上的皮都撞破了,她就拿自己的手绢替他包上了,轻声细语地告诉他:“小哥哥,你别这样,弄疼了自己,你妈妈假若知道,心里也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