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这句话正说到秦桑心坎上,她便说道:“那正是好,烦大嫂陪我一起去吧。”

大少奶奶点点头,说道:“这几天外头又是兵荒马乱的,我也想去给二妹妹烧柱香。”

她们两个人便沿着青砖小径走出园去,绕到从前二少奶奶所居的小楼前,只见院门虚掩,院中几株松柏青翠满目,仿佛乌云似的,压得整间院子里都几乎没有阳光。院子里本是青石板漫地,落了些许淡黄色的松针,并两三只松果。旁边石阶上已经生了青苔,昨天夜里下过的雨,兀自在石板上留着水痕,静悄悄的,几乎连一丝声音都听不见,只有小楼檐头地铜铃,被风吹着,当啷、当啷……秦桑看到这种情形,到仿佛进了山间古寺一般。大少奶奶说道:“几天不来,下人都偷懒,这院子里都没人打扫。”

秦桑说道:“不扫也好,反正松针也是洁净之物。”

大少奶奶信佛,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她毕竟是个长嫂。所以秦桑走在前头,推开了楼门。屋子里面倒还干净,雪白的帐幔簇围着,一点太阳光从南面窗子里照进来,无数飞尘在空中打着旋。灵位前除了供着几样果蔬,还点着一盏长明灯。她们推门进来,油灯的火苗微微摇晃,几乎就要灭了去。

大少奶奶说道:“这些人真是,院子不扫也罢了,灵前竟然也没有人照料。”便去净了手,亲自替灯里添了油。然后方才去拈了一炷香,点燃了cha在灵前的香炉里。

秦桑也拈了一炷香,默默地鞠了一躬。

大少奶奶本来是个小脚,走了这半晌却也累了。灵前的火盆旁放着一张大圈椅,原来是守灵的时候烧纸坐的,此时她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说道:“二妹妹恕我不敬,得坐下来歇歇了。”她在那圈椅上坐下来,就朝华秦桑也坐。秦桑见旁边放着一大篮折好的元宝锡纸,便蹲下来,向火盆中焚了些元宝。大少奶奶看她给二少奶奶烧纸,也忍不住伤感,说道:“当初二妹妹进门的时候,那情形我还记得。那时候大帅正在外头打仗,乱得不得了。原本是想等平静一些,再来办婚事。可是二妹妹听见说二弟要往前线去,立时就要办婚事。那时候家里还是六姨当家,六姨说,正在打仗,老爷子又不在家里,连铁路都不通,诸如聘礼之类的好些东西,都没法买去,可不能这样糙率,只怕委屈了人家。但是二妹妹托人捎了话来,说不为别的,就正因为打仗,所以才想此时过门。她虽然没说,但家里人都明白,她这是要和易家同生共死的意思。所以老爷子特意拍了电报回来,命二弟成了亲再往营里去。后来老爷子一直跟我念叨,说虽然二妹是个千金小姐,可是为人真是有义气的。”

这些事情,秦桑从前倒是不知道的。不过现在听见,红颜早已经化作一抔黄土,从前的那些事,或许也只有这位不解世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嫂子念叨念叨了。她看着元宝焚化的火光,渐渐冒起一缕缕的青烟,心里在想,自己在这里替二少奶奶烧着纸钱,将来替自己烧着纸钱的,却不知又是谁了。

大少奶奶哪里知道她的心思,只管说“老二也真是狠心,自己扔蹦一走,二少奶奶纵然刚强,到底是妇道人家……”她说到这里,秦桑可巧被那火盆里的青烟呛着了,只是一顿咳嗽,大少奶奶便说道,“烧点钱是个意思罢了,亡人也不会嫌多嫌少。你别老蹲在那里,回头火星子烧着衣裳。”

秦桑被那阵烟一熏,咳得连眼圈儿都红了。听见大少奶奶这样说,便站起身来,掸了掸旗袍上的灰,说道:“当时我若是多劝劝二嫂,或许不会出这样的事情,唉……”

大少奶奶说道:“她自个儿想不开,劝也是无用,你也别太往心里去了。”秦桑道:“我倒想到楼上二嫂屋子里去看看,尽个心罢了。”大少奶奶是个小脚,最懒怠爬楼,听到此话不免踟蹰。秦桑就劝她在楼下坐着,说道:“我也只是上去瞧一眼,也算是姐妹一场。”

大少奶奶点点头,说道:“那你上去吧,我就在这里等你。”

秦桑便上楼去,这座西洋小楼,原是大理石的台阶,后来又铺了厚厚的织金地毯,只是这;楼梯台阶,又窄又高,而太阳光从底下照下来,更显得这台阶似乎高耸进未可知的一团光明里,像是西洋宗教画里的情景似的,又像是曾在梦里见过的情形。秦桑抬阶而上,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就像是猫一样,轻飘飘地落在地毯上,细细绵绵,几乎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