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

她每次想到易连恺,就会下意识的不愿深想,那日易连慎说的一番话她并不相信,却到底在心里埋下了一点狐疑,就像一颗种子,蠢蠢欲动,随时可以破土而出。她心里知道易连慎并无善意,那些话九成九会是假的,但易连慎将这一招使出来,自己眼睁睁还是会上当,因为她委实不喜欢易连恺。

家逢巨变她才被迫嫁了易连恺,无法抛下老父她才嫁了易连恺。婚后的生活像是一潭死水,而她是缺水的鱼,苦苦挣扎终究是枉然。尤其易连恺对她那样坏,喜怒无常,随时就会翻了脸。他太难讨好,或者她没存心讨好过他,但就算让她存心去讨好他,她也觉得无从下手。易连恺就像是六月的天,一时阴云密布,一时阳光灼灼,一时雷霆万钧,一时云收雾霁。太难琢磨,而她又从心底并不乐意去琢磨他的喜好。

她甚至觉得,连易连慎都比易连恺好应付,虽然易连慎心狠手毒,不过外表却温文尔雅,只要不彻底去惹到他,他总是一幅彬彬有礼的模样,但有时候一旦翻脸,却真正是杀人不眨眼。他平日谈诗吟赋,仿佛寻常世家公子一般,若不是那日秦桑亲眼瞧着他下令杀人,真真几乎要被他糊弄过去。不过他每日陪着自己清谈,到底有何更深的用意,却也琢磨不透。但每日可以出来走走,并不被囚禁于斗室之中,倒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她现在仍和大少奶奶同居一室,大少奶奶每日忧心仲仲,因为易连怡的现状她也不知道。但好在易连怡瘫卧在c黄,易连慎并不将他放在眼里,估计亦只是软禁而己。这样一日日拖延,转眼大半个月已经过去了。偌大的易宅便似波澜不惊的古井一般,连外面世界的一丝回响都听不见。秦桑虽然几乎每日都能见着易连慎,却打听不出任何消息来,更不知道外头时局变化如何,只是坐困愁城而己。

这天天刚朦朦亮,秦桑突然被一种巨大而沉闷的声音惊醒,大少奶奶看她倏地坐起,不由问:“怎么了?”

“你听,那是什么声音?”

大少奶奶听了听,说道:“像是在打雷……这秋天里,不应该打雷……”

秦桑突然拉住她的手,说道:“炮声,是炮声!”

大少奶奶还是糊涂的,说道:“好端端的,怎么打起炮来了?”

秦桑道:“是打仗了,所以有炮声,这么近肯定是就在城外,是打仗了。城外有炮声,我们被围住了。”

大少奶奶“哎呀”了一声,说:“那谁跟谁打起来了?我们怎么被围住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秦桑喃喃道:“不晓得……也许是李重年来了,也许是孟帅带兵南下……”她甚至觉得,也许会是易连恺。

不过不论是谁,只怕易连慎终于要面对兵临城下,符远虽然是驻兵重镇,亦是符州省会之区,但仅仅半个月这炮声就在城外响起,如果是南下之兵,未免神速。

秦桑想,江左还是有人反了,有人不服气,所以反了。易连慎太年轻,在军中不过短短数载,而易继培自有心腹,至于下面的旅长师长,保不齐各有心思,各人有各自的一把小算盘。就像李重年,公然通电全国表示要借兵过江,就像高佩德,公然要带兵南下,而符远也未必就是固若金汤,现在炮声轰轰烈烈,已经是围城了。

这一仗似乎并没有打很久,因为符远城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所以交战只持续了短短半日,便听得城外的炮火便渐渐稀疏。大少奶奶急得团团转,奈何连房门都出不去,也只是白白着急而己。秦桑看到边柜上搁着一只话匣子,突然灵机一动,心想这么多天来自己竟然没留意到这个,话匣子可以收听到中外的广播,能听到广播自然就知道了外面的消息,自己简直是蠢到了家。

幸好还不算太晚,秦桑将话匣子抱下来,蒙在被子里,大着胆子悄悄调着频道,终于找着一个外国的广播台,说的是英文,秦桑听得极是吃力,又不敢掀开被子细听,只能将耳朵贴在那上面,终于听得一句半句,原来十天之前承州巡阅使慕容宸就声称要“援南”,发起大军越过奉明关,借道济州挥师南下,跟高佩德隔江对峙。高佩德虽然不服从易连慎,但仍硬着头皮没有后撤,固守永江天堑。两军有短暂的几次交火,但胜负未分,可是这时候李重年趁机宣布义州独立,立马就调兵东进符州,另外望州、云州尽皆通电独立,响应李重年。而李重年到了方家店,就拉了易连恺作所谓的联军统帅,号称要援救易继培,说易连慎是兵变意图弑父。中外媒体对此多有争执,有人说这只是易家的家务,有人说易继培已死,江左局势再无人能弹压得住,于是群雄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