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的信使

凡乜说的是事实。

春秋之时,王室下属的官员,有严格的考核晋升制度。

辛又他们这样的邑大夫,是整个官僚体系当中的最底层,基本就是每个邑城的底层贵族。

也就是士人。

想要更近一步,就要到六乡为官,必须都是大家族的族长、子弟。

而在王室的内朝、外朝为官的,基本都是世代公卿,亦或者那些畿内诸侯。

他们连去王城朝见天子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投靠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比如如今把持朝政的刘公刘蚠。

可即便是这样的人物,也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

周礼之下,讲究的就是“各司其职”的世卿世禄制度,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老子卖葱儿子买蒜,这样就是最好的。

哪里像后来战国的“大争之世”,那才是有才之士的舞台。

当然,辛又也可以选择离开王畿,去王畿之外的那几个大诸侯国。

只是自己一个小小的辛邑大夫,去了之后谁会重视呢?

人脉!这是如今辛又最为稀缺的东西。

“最大的希望,就是乡中选贤的时候,我们能脱颖而出了。”凡乜道。

周时有“岁荐”的制度。

也就是每三年,诸侯国、六乡都要向王室推荐“俊士”进入太学,这样就有机会成为王室的官员了。

如果能得到大人物的赏识,确实能一飞冲天。

“选贤?”辛又摇了摇头:“乡大夫家中的子弟那么多,怎么可能选我们这些家族呢?你每年有多少好处可以给他啊?”

“我们浦邑能不饿肚子就好了。”

凡乜苦笑。

二人又喝了一杯酒,父辈们的惆怅,此时也在他们的心头缭绕。

不过辛又相信,如今王室经过了这么多的变故,肯定会有自己的机会的。

“这些事,只要我们留心,总是有机会的。不过眼下有一件事,我倒是想跟浦邑大夫商议一下。”

辛又正色,凡乜也认真起来。

“就是我们三邑相互派出援兵之事。”辛又道。

凡乜沉思了一下,缓缓说道:“是啊,今次若不是你们用浮木传信,恐怕辛邑的粮食就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