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夜

夜晚的辛邑。

辛又站在烽火台之上。

烽火台里还有狼烟熄灭后的余温。

在辛邑所处高台的边缘,男人和女人们,正赶着羊群和牛群,排成一列一列在山头中行走。

牛角和羊角之上,绑着一根根长长的树干,树干的尽头全部都是火把。

远远看去,像是一个个士兵打着火把,在山林之中行走。

辛邑所有的人都出动了,加上牛、羊这些牲畜,一共两千多只火把,来回的在少林之间走动。

站在烽火台上的辛又,此时手心捏了一把汗。

这也是他以前上学的时候,为了写论文,在某处地方志中看到的乡民吓退土匪的办法。

那时候可没有红外线望远镜,只靠着肉眼观察,确实只能看到山上人影晃动,火光通明。

辛又自信,在春秋时代,应该还没有这样的战术。

果然,狼烟点燃之后好几个时辰,戎人都没有动静。

“差不多了。”

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后半夜。

辛又让所有人回乡校睡觉,只留下了五百名战士。

这是为了防止戎人突然袭击。

无论如何,已经安稳过了半夜。

只要熬到了天亮,浦邑的兵就会增援过来。

到时候辛邑至少不会被戎人洗劫一空了。

“君子之谋,果然神奇,那些戎人一定是被吓住了。”

樊米不由得感慨。

这样的手段,樊米闻所未闻。

他也曾经作为周王室的兵卒上过战场,可是那样的战场大多都是战车拉开,相互比试武力。

用这样的手段退兵,樊米从未见过。

只是听闻在南方楚国、北方晋国和戎狄之人作战时,经常用一些“无德”的手段。

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也难怪晋国和楚国那样的强大。

郤至见楚子必下车,虽是美谈,可是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不称职的。

跟那位“到戟救人”的宋国人狂狡,如出一辙。

樊米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他知道胜利有多么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