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一)

清明祝 古桥头 1050 字 2022-11-13

二人听罢,又是相视一笑,不过这回放轻松了许多。

“我替你们说罢,”尚书刘冕捋须笑道,“可都是为了上书之事来的?”

“正是。”二人齐声答道。

“这岁末禀奏实为一桩难事,”刘冕坐了下来,“但只要我们三部能够合力,老朽的压力就减轻许多了。”

“旁人知道没有?”介文武问。

“我方才去了御史台,请丁大人出手解决了我吏部的问题。他是知道的。”陈同袍当即接了他的话。

“好,一处少事便是处处少事,”刘冕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知介公那里可有难处?”

介文武叹道:“无非就是那些旧问题,瞒都瞒不住。幸而兵部有军队撑腰,勉强能混过去。”

“礼、工、刑三部倒是太平,没有一点麻烦;唯独本部今年气运不济,坏事一桩接上一桩,地方灾情频发,极难根治。当时虽然奏说无恙,但账上的亏空是明摆着的,终究无法逃避。”

“户部上下都是老大人信得过的,强行改几个数字,大可应付数月。”介文武先替他出了主意。

“如果情况良好,明年的秋粮就能救命,”刘冕仍皱着眉,“可河南、山东流民泛滥,赈济之款无处拨发,万一处置不妥善,纷纷窜入京师,甚至聚众作乱,那就是纸包不住火了。”

“应有一人去实地考察局势,使内外消息相通,方不致于临阵磨枪,仓促应对。”陈同袍冷静地说。

“嗯,可惜就差这么一个人。”二人皆以为是。

“良侯过湘人与晚辈交结甚密,其身无职务,若此时送之出京探访,也不会遭人怀疑。”陈同袍的脑海中立马显现出这个名字。

那二人面面厮觑,目光都闪烁起来:“良侯前番已救朝局于危难之中,今时若能相助,定可保京师无事!侍郎速速请来,付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