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页

坐在他对面的,正是前华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任长明院士。

“最近忙不忙啊?”

老人:“说忙也忙,说不忙也不忙。”

任长明:“我看你挺闲的,都有空来找我下棋了。”

老人摇了摇头:“国际形势不乐观,我也是忙里偷闲罢了。”

任长明:“我听说金陵那边在搞可控核聚变?”

老人点了点头:“有这事儿。”

虽然很多老专家都不看好这个工程,但他觉得不管能不能成,至少值得一试。

也许这项技术能成为破局的关键也说不定?

“可控核聚变啊,”说到这个词,任长明的表情一脸的感慨,“以前我倒是和桥公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当时都以为最多二十年,美苏两国之间,必有一国能搞出来,而我们也能很快跟上。结果20年过去了,眼看着马上又是20年,也不知道得盼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90年代那会儿大家都在搞惯性约束,宣称十年内点火,二十年内商用。眼看着可控聚变的曙光冉冉升起,华国自然不甘落后,93年icf项目迅速上马,入选863计划,紧跟国际热点向惯性约束发起了技术攻坚,甚至一度形成了“千人大会战”的局面。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美国nif点火失败,给整个惯性约束的方向浇了一盆冷水,原本不温不火的托卡马克开始渐渐热门,曾经热门的惯性约束渐渐无人再提。

如果不是激光点火技术还能转军工口,在惯性约束这条路线上的投入说是颗粒无收也不为过。

现如今的这一切,就仿佛是过去的循环。

虽然不是搞核工程的,但任长明也算是一路看了过来。

说实话,比起乐观,他心中还是以担忧的成分居多。

当然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期盼着这项工程能够圆满收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