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页

不仅仅是葛秋,连沈立林和郑钱都觉得自己的眼界确实该提高了,否则就跟不上那帮年轻人了。

而三位老狐狸都聪明地知道赵思齐和常子龙日后会是年轻一辈最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分别派家族的族人去学习水师,该争取的领域他们也不能放过。

不仅仅是这三位老狐狸,底层不少士林圈子都感觉到一股倒退的危机感,他们不得不硬着头皮跟着陛下前进,因为一旦被陛下的时代抛下,他们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翻身了。

哪怕是为了子孙后代。

而这三年的大燕,文科生的数量逐渐在减少,大部分都往明科理科去了。

文科生为此十分欣喜自己的竞争力少了,但容铮的一个命令却让他们顿时有了危机感。

那就是文科生以后会提高门槛,并且文科生必须加大记载门类,除了农书要防类书,工程书,工艺书也得列入国库,载入史书。

当容铮命令文官们整理一下工艺书,工程书,她发现工艺书工程师没有超过十本,很多连制糖技术都不明,但有的记载了先进十年的数学计算式,却没有人拿出来广泛利用,而文官们还一度称为是失传还原回来的古艺,不能公诸于世。后人也因为缺失基础无法继承下来,于是就搁置了。

本来珠算就不是大众,又无法在朝廷出头被重视,所以被当成废弃的东西给搁置了。

她被这样怠慢科技的态度给气到了。因为这还是文官们的主流观。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燕国二十年前还有火器,二十年后反倒后退了。这种科技代差的原因原来出自于记载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