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然后他就问了一个年轻人家里有几口人,开始年轻人吓得不敢说话,后来沈元秋给了他一个土豆烧饼,那年轻人吃了就什么都说了,可以说是非常的诚实,也非常的头脑简单。一个土豆就收买了他。

沈元秋十分无语,他将此事上报给了容铮。

容铮看着手里的信,她有些无奈道:“难怪会被人轻易煽动,看来江林地区的年轻人数量比其他地方要多,而且老人化率极低。”

她眼珠子转了转,心想,这么明摆着的劳动力,她是不用白不用,而且都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强的年轻人。

如果可以的,她想将江林意林还有隔壁的江淮联在一起,让江淮文化来教化两大蛮子地区的百姓。

随即,容铮就召见了袁汉,还有郑钱,让他们一个尚书出人才,一个尚书调动人事,这方面是他们的本职,做起来也容易。

郑钱就别说了,他道:“陛下您确定要在两林地区修建轨道吗?我们京城还没修那么广的铁路,现在居然要给两林地区先行享受?”

袁汉也觉得两林地区果真是好命,一旦铁轨修好就意味什么?意味着两林地区的劳动力随时可以被江淮调来调去,可以扩大生产,还可以消除这帮人的焰气,而有事做了,自然就不会轻易被人煽动了。

郑钱就在那酸溜溜道:“陛下,按理说应该现在富庶一带地方建立轨道,拉动民生经济,这样两林地区自然会涌向江淮,同样也可以达成一样的效果。”

郑钱不愧是户部尚书,十分有战略眼光,他居然已经懂得虹吸效应,让年轻人离地出城打工主动接受江淮文化的熏陶。

其实这也是个好办法。

可容铮还有其他的打算,那就是她想在这个尚武的地方,一分为三,一部分切割成大燕的后备军队,一部分尚文从经济开始,第三部 分自然就是培养更多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