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6页

看着w1细菌的分析报告,王舟平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彩。

在来到新国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正好是新能源的储存途径。也正是因此,他比所有人都清楚,这种材料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将天然气以固态的形式进行储存,不但能够大幅度削减天然气的储存、运输成本,最最关键的是,还能让天然气的用途,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因为这种混合材料的主要成分与烷类化合物类似,且颜色为黑色,所以被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统一决定,定名为“黑烷”。

“以甲烷和乙烷为反应物,通过生化反应生成代谢产物黑烷,反应放热产生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热量。而黑烷本身隔热效果较强,对疏松多孔的细菌附着岩体进行填充,难怪这种细菌能够在平均温度零下一百八十度的环境中生存!”

“你见过这种化学式吗?”实验室总负责人侯钧问道。

“从来没有过,但理论上可以实现。”王舟平回答道。

侯钧点了点头,看向了隔离室内的研究员,开口道。

“开始热值测试。”

“ok。”

拇指大小的黑烷硬块——也就是w1细菌的代谢物,被穿着防化服的研究员放进了密封的容器中。在侯钧的指示下,隔离室内的研究人员一共进行了三组实验,分别测定了黑烷在无氧环境、空气环境、富氧环境三种条件下,不同温度时发生的反应。

而实验的结果,相当惊人。

不只是在场的研究人员,就连远在数亿公里之外旁观着这场实验的人们,也不由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有氧环境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燃烧产物与甲烷一样无氧环境一百五十摄氏度下分解速度达到临界值,黑烷会迅速分解成甲烷、乙烷混合物……试试光照!”突然想到了什么,王舟平激动地抢过了话筒说道说道,“在无氧环境下!”

隔离室内的研究员回过头,透过玻璃看了侯钧一眼,见到后者点头,于是转过身去,重新向容器内放入了一块黑烷,然后排空氧气充填惰性气体,开始对容器内的黑烷进行光照。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

根据仪器上跳跃的参数,空气成分正在发生缓慢的变化,黑烷在光照下开始缓慢分解,生成甲烷、乙烷。而看到了这一幕,侯钧的眼中也渐渐浮现了一丝激动与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