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页

李玄都一怔,他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可能,经秦素这么一说,他觉得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李玄都思索了片刻,说道:“如此说来,这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局,甚至那位冯家小姐与淑宁结交,也是有意为之,当真是内外勾结,环环相扣,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

苏云媗道:“也未必仅仅是为了报仇,我们道门一统之后,辽东、江北、江南、西北就连成一片,北海、东海、南海也都畅通无阻,如此一来,想要前往婆娑州,或者极西之地的大秦,岭南都是关键位置,冯氏也许是害怕沦为我道门的附庸。”

此大秦非祖龙之大秦,而是极西之地的帝国。

史书记载:“大秦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大秦国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

颜飞卿道:“不管冯氏到底是什么想法,都要小心防备不可,岭南毕竟是冯氏多年经营之地,紫府若要前去,也不宜大张旗鼓。”

李玄都道:“我自有计较,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动身前往岭南。”

话音落下,李玄都化作一团阴火四散消失。

李玄都并未直接前往岭南,而是先返回了剑秀山,没有惊动任何人,直接来到藏书楼,找到了秦素所说的浑天宗的地气回溯之法。以李玄都如今的境界修为,只是看了一遍便已经明白此法如何使用,对于修为没有太大要求,关键诀窍十分繁琐复杂,不过李玄都还有“太平青领经”,可以化用万法,只要知道了具体功法,就可以彻底模仿运用。

李玄都习得此法之后,又从地师的藏书中找出了一本专门记载天下各方势力的笔记。地师的笔记更像是一份备忘录,各种记载十分随意,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本笔记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地师自己看的,李玄都这个后来人再读起来就十分吃力,倒不是地师用了暗语,而是写得十分简略,若是本人看了,立时会通过几个点回忆起其他内容,可旁人看来就是云里雾里。李玄都用了大半个时辰才勉强找到关于岭南冯氏的记载。

冯氏在北朝时迁至岭南,自此便在岭南扎根。到了如今,岭南的局势十分复杂,不仅有冯氏这种地头蛇,还有来自婆娑州、大秦国的豪商,而这些年来,因为岭南山高皇帝远的缘故,冯氏很少参与中原纷争,与其他的世家豪强又有不同。

上代冯氏家主名为冯云,与秦清父子两代人交情不浅,当初地师意欲起事,曾经寻求过冯氏的帮助,不过被冯云断然拒绝。地师由此生出强占冯氏的心思,其中种种谋划争斗,地师并未明确记载,但最后的结果是冯云身死,冯家并未落入地师之手,反而是地师退出岭南,开始经营西北。

冯云身死之后,其子冯寿接任家主大位,其人表字“神通”,故而江湖上又有人称其为冯神通,与李玄都被称作紫府剑仙是差不多的道理。

地师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显然是地师后来未再如何关注冯氏,而冯氏也自知不是地师的对手,在经营多年的岭南还能与地师掰一掰手腕,离开岭南之后,再去寻地师的晦气就是取死之道了,所以也未报复。

李玄都心知肚明,如果冯氏也参与到了此事之中,那么这个冯神通就是关键人物,可惜地师没有记载他是否与正一宗张氏有什么关系,或是与张静沉有什么交情。不过李玄都也想到了一个可能,大天师与地师为敌多年,当初冯氏能击退地师,是否有大天师从旁援手的原因?毕竟吴州与岭南相邻,冯氏和正一宗张氏几乎可以算是半个邻居。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是正一宗帮助冯氏击退了地师,那么张静沉与冯神通合谋对付他这个地师传人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只是此事太过久远,颜飞卿当时还小,不曾亲身经历,无法求证。不过张鸾山年长,算是秦清、司徒玄策、宋政等人的同辈人,既然秦清与冯云有交情,那么张鸾山也应该经历了当年地师和冯氏相争之事,正一宗是否参与其中,找张鸾山一问便知,毕竟那时候的张鸾山还是地位尊崇的“小天师”,这样的大事不可能瞒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