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页

以李玄都的眼力,可以看出这个矮子大约有归真境的修为,而且不是中原江湖的路子,那就应该是金帐汗国的那边的高手了。在金帐汗国那边,许多时候不用故意试探,只要从形貌衣着上就能看出此人的身份来历,比如军伍高手总是披着甲胄,因为金帐汗国缺乏铁器,所以甲胄十分贵重,基本就是随身携带;练外家功夫的喜欢袒露臂膀,显示其勇武;若是身着长袍,多半就是类似于方士的萨满了。这一行人形形色色,倒是齐全,由此推断,这个女子也是来历不凡。

李玄都没想招惹这个就差在脑门上写着“来头不俗”四个大字的女子,避让到路边。为首的女子只是瞥了李玄都一眼,没有无缘无故地来找李玄都的晦气,便带着一众手下远去。

李玄都心中微微感叹,一边正在大战,一边却又互通有无,不过这并不矛盾,因为两者都是为了生存。没什么对错,只有成败。

接下来,按照李玄都的计划,他先在此地找个落脚地方待上一天,然后从这里向东北方向走五百里左右,那里会有一场战事,这是景修的建议,作为一个江湖人,李玄都见识了太多的刀光剑影,可他还没见识过真正的沙场厮杀,正好有这个机会,去见一见也是好的,李玄都自是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也想看看朝廷鼎盛时镇压江湖的铁骑,到底是何等风采。

在此之后,他便会转回到远离战场的商路,正式踏上前往金帐王庭的行程。

李玄都自言自语道:“大魏朝廷风雨飘摇,可金帐王庭也好不到哪里去。难怪师父会说,这个世道,其实就是一个比烂的世道,谁烂得更快一些,就死得更快一些,剩下的人把死掉的分而食之,便有了太平年景。”

李玄都忽然压低了声音:“所以辽东铁骑入关,未必是最好,却能让大魏烂得慢一些,然后灭去金帐和西北大周,这天下,便太平了。”

李道虚曾经说过:“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所以一人开万世太平是不存在的,一代人平定战乱,一代人韬光养晦,一代人造就盛世,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李玄都以前总是对此不以为然,可现在看来,师父是对的,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着实是急不来。

李玄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喃喃道:“急不来。”

他总在想,若是师父肯帮他,那所有的难题都迎刃而解,可师父偏偏不愿帮他,也许正因为师父看得太过明白,所以才不肯帮他,如果师父愿意帮他,那么师父必然没有今日这般洞彻世情。这是一个死结,难以解开。

就在李玄都出神之际,一个与李玄都同样是辽东人打扮的男子向他走来,来人大约是而立之年,却又饱经风霜,气态颇为沉稳老练。

李玄都回过神来,望向来人,因为对方是径直朝他走来,所以他直接开口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有何贵干?”

第三章 国贼

这人冲李玄都一抱拳,自报名号:“在下张文钝,晋州人士,承蒙江湖上诸位朋友的抬爱,送了个‘下山虎’的绰号,还未请教兄台名号?”

这江湖上的称号自然有高下之分,天师、地师、天刀,不必其他修饰,只是与天地挂钩,就大到不能再大,再有剑神、魔刀、圣君,非神即圣即魔,也是堪与天地相较的存在。除去这些之外,还有诸如伏虎罗汉悟真、降龙罗汉方静、白衣观音白绣裳、血观音石无月、紫府剑仙、血刀等,以及道门的几位真人,比之上面的几位自是逊色稍许,却也在漫天神佛之列。还有些特殊绰号,比如海枯石烂、东海怪人张海石,表里不一秦不一、说一不二秦不二、不三不四等等,却是根据各人的性情而来,若非江湖上有名的人物,谁会知道性情如何?所以也是不俗的。再往下便是与各种鳞甲、蛇虫、走兽、飞禽挂钩了,若是神兽还好,什么真龙、凤凰、玄武、麒麟,寻常人不敢乱用,也是了不得的人物。再往下,如云中鹤、雷老虎、飞天蝙蝠之流,难免逊色许多,只能算是有名,却算不得什么厉害人物。

李玄都仔细回忆了下,没听说过“下山虎”其人,不过还是嘴上客套道:“久仰久仰,在下秦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