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寻回大印

荡宋 贼大胆 2289 字 2022-11-05

案件很快就有了眉目,结果让人大失所望,没有惊天谋反,更没有阴谋勾结,说出来还让人有点不好意思!

只是宫内的裁缝熨斗烫衣忘了挪开,这种熨斗早就有了,只不过是用铜壶里面装着滚烫的开水,使用前先放在炉子上加热!

这倒霉催的裁缝把斗烧得太红,又大意地把斗一直放在衣物上炙烤,导致衣物着火,火势哗的一下就蔓延开了。皇宫大内全是木制结构的殿宇,用料又都是油性十足的陈年老料,老漆触了火跟火上浇油似的,烧得比柴禾还旺!

举朝都以为这是一件惊天大案,没想到开封府查得很轻松,也不知道有没有严刑逼供,这个裁缝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轻而易举地就得出了这么个看似荒唐的结论!

众人哗然!

程琳对这件失火案还没有最后的定论,谏院还御史台的一干闲杂人等马上就坐不住了,这不是拿他们当猴耍当他们智商不在线脑子进水了?

监察御史蒋堂这个人就先开炮了。

查得不够,必段深挖幕后的主谋,找出保护、伞,严厉打击相关的犯事人等!

程琳无奈,只能把衣事房那些洗衣服的浣妇,送炭薪的太监还有裁衣局的一些打下手的人再揪出来处理一遍,顶多罚点钱教训几句,难不成还要跟他这些下人过不去?

御史们怒了,你程琳奶奶的就这么敷衍我们?

我们这些御史也是读书人,当然也有同情心,我们要的不是这些人受罚,而是这件事要有个说法!

滋事体大,朝庭损失惨重,还差点危及到皇帝的安危,朝廷上下最大的声音就是将主事者处死,以警效尤!

朝会上蒋堂直言不讳地说道:“这场火灾没有时显的缘由,大宋当下外无寇虏内无治乱,上下和睦,按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是老天爷在惩戒陛下!陛下您应该加强道德修养,以应付这场天变,而不是一味归咎于后宫的人。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一旦投入内狱,不招也得招,如果陛下再进一步赐死,那简直是加重天谴。”

天人感应这套学说从董仲舒研发出来以后,就成为了历朝历代各种天灾臣子与皇帝据理力争的有力武器,一打一个准,皇帝还没有办法跟你争执,只能任由你搓揉。

也就是当今陛下本性躬谦纯良,做事不温不火,加上大宋开国以来太祖定下规定,要善待臣子部下,这些大臣们才敢如此大放厥词,否则换成五代十国那种乱世,武将当朝,看谁不爽就是往脖子一抹,马上送他们去见阎王。当朝做官谁不是严把着自己的嘴关子,乱说话明天的太阳就看不到了,跟当兵的哪有那么多道理可以讲?

蒋奇的一番话则从另一方面同样也是为这个倒霉的裁缝开脱,满朝文武一看没有好戏可看,也是兴致缺缺,谁会吃饱了撑得跟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好处的裁缝较劲?

最后的结认就是,这个裁缝可以免于一死,可是刑狱免不了,本案定论。

至此仁宗一朝第一场算得上规模的大火有了定论,勉强算得上一大案的失火案落下了帷幕,仁宗朝的皇宫着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的还涉及皇后,有的涉及重臣,每一次几乎都有血寸腥风!

好在这场大火以无人人头落地收场,除了皇帝有些不高兴,因为家没了,臣子们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官家宽仁,如此大事圆满收场,他们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朝局的未来。

案子定案,但是火灾的灾后重建还有一系列的善后都还没有着落。

半个皇宫还有大内不少的废墟上还有零星的火苗子还在跳动,死灰复燃的迹象时有发生。

枢密院严格控制了禁军的动向,这些人固然可以用来救火,而且效率也很高,但是许多人更多是担心,这些人会变成不稳定的因子,成为政变的推动者。

这种例子太多了,他们是最有本钱直接控制整个皇宫的部队,而且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万一朝臣与官家落到他们这些大头丘八手中,朝局就要马上变天了!

当兵的不能动,那就得别人去动!

这可苦了皇宫大内的太监和文臣们,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此时为了表现自己忠心,全成了救火的主力,他们拿着木桶和瓢盆一点一点地提水去浇灭火焰。

反正话都是他们说的,怕禁军的人乱来,那就只能委屈他们了!

工部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