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吴阿婆是姜铸颜当年下乡的时候,寄住的人家。

阿婆比他母亲小上几岁,但儿子却同他一般大,当年为了喂饱这两个壮小伙子的胃口,吴阿婆可是费劲了心思。

吴阿婆没有名字,吴是夫姓,出嫁前,她在家叫做大丫,出嫁后,就是吴家的,等老了,就是吴家阿婆。

当年因为

自己的身份有些忌讳,村里的同龄人不和知青来往,知青点的那些人又不和他来往,在乡下数年,留有感情的也只有吴阿婆和她的儿子吴用。阿婆非母却似母,吴用生日也比他小,长得也比姜铸颜矮小,可处处都像兄长一般照顾他。

吴用这个姓名,是他那个早逝的父亲取得。据说是爱极了《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如此聪慧。

可恰恰相反,在村里人看来,吴用踏实肯干,性格憨厚,不善言辞,虽然不能说是无用之人,但到底和聪慧是搭不上边子。

不过姜铸颜却觉得,吴用是个大智如愚的人。

而这样的人,只要踏实肯干,无论在哪里都能活的好好的。

那几年,若是没了吴阿婆和吴用,他真不知道挨不挨得下去。

后来回城之后,形势还不明朗,自己也只敢偷摸寄一些腊肉吃的用的之类的给吴家,也留了地址电话,若是有什么事,尽管过来。

可后来那么多年,每到过年之前,吴用打个电话,问清楚地址变没变,没变就寄过来一大堆的东西,木耳,山货,等等,都是些乡下容易找城里却不好寻摸的好东西。

姜铸颜也回去过几次,带了一堆能用得上的东西,他在京大做老师,爱人同样,自家的家境又在那,想要拉拔个人,是再容易不过的事。

不过吴阿婆拒绝了,吴用也拒绝了,“小姜,阿婆知道你是好孩子,有孝心,可阿婆在这吴家村待了一辈子了,去了京城,再好也不是我家啊!”

“哥,我爹是农民,我娘是农民,我长这么大,也是个农民,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我娘不可能走,我更不可能走,我娘只得我一个儿子,没了我,她怎么办。什么人什么命,我陪着老娘种种地,挺好。”

后来吴用结婚生孩子,姜铸颜想办法弄了一堆麦乳精之类的营养品回去,大人孩子都能吃。

当时吴用还特意打了个电话道谢,孩子早产,出生三斤,鬼门关上走一遭,孩子娘也是,村里懂点医的接生婆子说是不行了,抱去卫生院看,也不大好,村人都说孩子养不大,吴用偏偏不信那个劲,吴阿婆也不信。

精米熬出的米油,一汤匙把那么一

点点的喂,吴阿婆日夜守着儿媳和孙子,穷尽一切,就那么一点点,一点点让他给养活了,养好了。

等到姜铸颜这边的麦乳精等物寄了过去,更是解了燃眉之急,有这个营养物,孩子大人的营养都够了。

可惜后来,孩子长大了,吴阿婆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早早走了。姜铸颜接到电报,回了吴家村奔丧。

葬礼过后,吴用对他说:“哥,我想去南方看看。”

姜铸颜一愣,他说:“好。”

除了留下自己回城的路费,剩下的钱一股脑都给了吴用。